父亲节礼物

  今年父亲节前一天,我收到了儿子送给我的礼物,一台电脑显示器。

父亲节是个洋节,老土的我之前是不知道的,直到前几天,儿子打电话来给我,说父亲节要到了,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才知道有这么个节日。

我一边嘴上说着用不着用不着,一边心里美滋滋的。

父亲节这天,我打开显示器的包装盒,吃力地把这台显示器从中取出,对着说明书研究了半天,终于将它装好,接通了电脑,这时儿子打来电话,告诉我怎么调节使用,我看着显示器丰富细腻的画面,听着悦耳的音效,开心极了,儿子说:“好了,享受你的显示器吧”。

这臭小子,出国几年,学会了外国人的表达方式。

不过,此刻的我,确实蛮享受的。

冷知识的图片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里,是很看重礼物的。

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礼”的国度。《管子》说:国之四维,礼义廉耻。礼是放在第一位的。儒家论人的道德准则,归纳为“仁义礼智信”,是为“五常”。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正值文革,“批林批孔”席卷全国,称孔子为“孔老二”,说他的“克己复礼”为毒草,小时不懂,跟着人云亦云,但这句话却牢牢记在头脑里。

“礼”的本来意思,是击鼓奏乐、敬献美玉美酒以敬拜祖先神灵,想来那些摆在神灵面前的美玉美酒,就是最初的“礼物”了。由此可见,礼物自出现伊始,便被赋予了这样的特征:一是珍贵,不要说古代,就是今天,美玉美酒也是珍贵的东西;二是有目的,就是为了让接受礼物的一方欢喜;三是送出礼物的一方要出于内心的真诚意愿,否则,你这里虚情假意,拿一劣质酒来糊弄,祖宗神灵有知,怪罪下来可不是闹着玩的。

随着时间不断地向前流淌,礼物从献给神,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社交活动的需要。《礼记》说,“来而不往非礼也”,你送我件东西,我也回赠你件东西,这才符合“礼”。互赠礼物,拉近了人际间的距离,增进了人际间的情感。

    古人相互赠送礼物,不是为了把东西送来送去,更重要的是要表达某种情意。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送我木桃,我回报你琼瑶,不是简单地送你件物品,而是为了珍重情意、永远相好。

古代友人送别,总是“折柳相送”,“柳”是“留”的谐音,在路边的柳树上折一条柳枝,不可谓贵重,从功利的角度讲,甚至可谓毫无用处(也许可以用来赶蚊子?),但古人却十分看重,很多古诗里都有写到,如,“杨柳含烟灞岸春,年年攀折为行人。”“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想来当你依依惜别某位友人,送至长安城外,灞水河边,无可挽留,只得折一柳枝以表心意,然而目送友人踽踽独行,没入暮霭之中、长路尽头,定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再如古代婚俗,男女双方家庭有意,这时男方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文邹邹的说法叫“纳采”),媒人不能空手上门,得带上礼物,什么礼物呢?大雁!为啥偏偏送大雁呢?因为大雁是候鸟,来往有时、不违时节,男方送女方大雁,以表重诺守信,且大雁一夫一妻,忠贞不二,故而表愿娶女方为妻且忠贞不渝之意。

由此观之,古人送礼,十分讲究礼物背后的美好寓意,今人之礼尚往来,大体亦如是,一般总蕴含某些美好的情感与祝愿。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应该就是婚礼上新婚的男女双方互赠戒指为礼了。互赠戒指的习俗,传自西方,之所以以戒指为礼,据说是因为戒指代表婚姻爱情,至于为什么说戒指代表婚姻爱情,我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也许卖戒指的商人会有一套漂亮的说辞。

至于今日,送礼渐渐变成了行贿的近义词甚至是同义词,这不是我要说的“礼物”的含义,在此不议。

    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过生日,除了好吃好玩的以外,最看重的大概就是生日礼物了。每当拿到心仪的礼物,他的小脸上总是笑得像花儿一样。我一直以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拥有礼物之所以快乐,是因为这些礼物本身使他快乐,但现在看来,其实未必,虽然孩子那时候心智懵懂,但更令他感到快乐的,应该是父母长辈在这一天异乎寻常的关心和慷慨,使他特别有受重视、受呵护的感觉。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在收到儿子送来的父亲节礼物的时候,同样感受到了儿子在用心惦记着父亲节、用心挑选购买礼物的时候,对我这个做老爸的拳拳之心,这才是最让我感觉享受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老斯基加油站 » 父亲节礼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