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没有一只野味能逃脱壮阳的诅咒

今年真是一个冷清的年。
由于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老斯基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出门了,吃喝全靠外卖解决。
说起吃,这一场疫情将“野味”重新拉回大众视野。嗜野如命的食客们,似乎迎来了报应。但这次疫情能彻底阻止他们停止捕猎野生动物的步伐吗?呵呵,并没有。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1张
对野味的痴迷深深扎根于不少国人的心中。尽管官方不断进行打击整治,但食用野味的风气还是“野火烧不尽”。
而食客对野味的痴迷,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壮阳”功效去的。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2张
野味=壮阳?
你会发现,所有野味菜单上,“鞭”都会拿出来单卖。
 
吃“鞭”还不够,在野味的疯狂拥趸者们看来,吃野味=吃唐僧肉。
 
越少见的动物、越残忍的杀戮方式、越匪夷所思的吃法,那方面的功效就越大。
 
还有一种更难以理解的“壮阳”小鸟,禾花雀。民间传说这种鸟类的丁丁最大,所以吃了它就能变大。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3张
于是仅仅17年的时间,禾花雀从无危变成极危,成了和大熊猫一样珍贵的鸟类。
除此之外,植物也没能幸免。巴戟天、肉苁蓉、锁阳等等这类听都没听过的棒状物,因形态酷似yang具,常被当作补肾良药拿来泡酒。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4张
女人无法直面衰老,男人无法直面阳痿。
正因为“以形补形“的伟大理念,禾花雀、穿山甲、石首鱼,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只要模样或生活习性和“壮阳”略微发生一点关系,很快就受到八方围剿,沦为养生系老饕盘中的美食。
 
至于效果如何,即便食客也说不上来。但冲那名字的气势,依然能让众多“疲软”的男士一扫焦虑,重新提枪上阵。在他们看来,唯有“更粗、更大、更强、更持久”,才配得上铁血真汉子的称号。
你是壮阳了,变得更大,但就这样的智商,能找到对象吗?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5张
吃野味是传统?
古人:我不背锅
有人反驳说,吃野味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古人也常常吃野味。
事实上,古人吃野味多是受生存环境所逼迫,没有更好的口粮,不得已才以野味为食,最终形成了“野味 = 珍馐”价值观念。
而如今现代生产虽然保证了食物来源,但却成全不了这份爱吃珍馐的“虚荣心”。人们就是愿意沉浸在这份“虚荣“和“炫耀”,成就野味产业链的最核心卖点。
对野味近乎扭曲的欲望,欲望催生了利益,利益引出市场。
 
因为少见,因为稀有,礼遇他人拉高档次,自己享用彰显身份。叫嚣“以形补形、以名补身”的,基本也属于文盲水平,轻易被商家利用。
 
正因为这巨大的市场潜力,人傻钱多愿意埋单,所以不惜捕捉保护动物,一脚跨进违法的禁地。
  
现代社会讲究科学养生,但架不住信息交流之间的不对称,以及各类商家的有意无意的误读引导,长期以来很多人就渐渐形成了“吃什么补什么”的误区。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6张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7张
难道说除了“以形补形”,就没有提升性能力的方法吗?翻翻老斯基的推送记录,方法多的去了。但没有毅力坚持锻炼,没有健康的饮食作息,偏偏欲望又太大,就只能依靠吃野味这些旁门左道了。
 
中国男人太爱面子,阳wei了还不好意思说。等出事了,宁可瞎吃,也不去医院。
 
这就是无知被利用的典型,但最终受益者是谁?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8张
“我是中国人”
“请不要吃掉我”
野,这个字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可控啊。
 
野外环境,是各色生命体竞争的舞台,各种致病菌、微生物、寄生虫和野生动物们一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那些吃野味的人,其实是花了1500,买了1斤病毒。
维生素、高蛋白、氨基酸、纤维素……你能想到的营养元素基本都能从安全的食物和药物中获取。野生动物的营养,甚至不如一杯牛奶,或者一个鸡蛋。
以前老听说中国人什么都敢吃,是一句玩笑话。现在听,就有种讽刺意味了。
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9张
没有哪个野味能逃脱壮阳的诅咒。野生动物们本身是无辜的,可恨的是那些乱吃的食客。
 
如果我们不改变认知,就算疫情结束,人们以后不吃蝙蝠,不吃果子狸,下一个被吃绝的物种会是哪个?
 
还是那句老话: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冷知识冷知识的图片 第10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老斯基加油站 » 【冷知识】没有一只野味能逃脱壮阳的诅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