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之六——坎儿井与新疆葡萄

昨天,因为听说火焰山和葡萄沟的收费太坑人,又因为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耳熟能详;下乡时对葡萄的种植管理很熟悉,故尔放弃了这两个景点。
今天是6月24日,上午去参观坎儿井,正好补上了葡萄这一课。至于《西游记》不论是吴承恩老先生笔下还是火焰山下的景点,都是杜撰的,不看,没什么可遗憾的。

冷知识的图片 第1张

一直想看看吐鲁番的坎儿井,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把坎儿井看了个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据说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没见到坎儿井时,一直想象不出坎儿井的样子,见到坎儿井后才知道,坎儿井正像林则徐当年途经吐鲁番时,见到了坎儿井,并在他的日记中写的那样:“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在吐鲁番我们也见到了挖坎儿井的人,可惜这些挖井人已是些模型。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的集水建筑物,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渗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

冷知识的图片 第2张

说到自流灌溉就引出了葡萄的话题。吐鲁番是新疆葡萄的故乡,全国各地都在卖新疆的葡萄干,可见其产量之大。为此我们又跑进一个很大的葡萄园,实地看看坎儿井水的利用。葡萄园里到处是葡萄藤,到处是葡萄叶,青萃欲滴。有无数“Z”形的葡萄架搭成的长架。有趣的是,有几位长相优美、衣着光鲜的维吾尔姑娘等着游客以她们为背景照相,广告牌上声称十元钱可带走,这着实使部分游人高兴得跳起来:那么漂亮的姑娘别说十元可带走,就是万元十万元也值。可见,历史上就会做生意的维吾尔人也与时俱进,玩起了汉语的文字游戏,原来十元钱可以带走的只是与姑娘的合影,把游客忽悠得发出免费的笑声。言归正传,葡萄园的葡萄就是用坎儿井水浇灌的。有了充足的水份,再加上充足的日照,吐鲁番的葡萄能不甜吗?

葡萄园外的高地上也搭建了凉葡萄干的凉房,今天有幸进去实地看了看。凉房内部多是二层楼,里面横平竖直地固定了许多木头竿子,采下的葡萄串从上至下地挂在立竿上。由于吐鲁番地区干旱少雨多风,气温不是一般的高,用不了许久鲜葡萄就成干儿了。

离葡萄园不远有个景点叫:交河故城。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3公里的一座岛形台地上。因河水分流绕城下,故称交河。最早是西域36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 这座城市是一个庞大的古代建筑雕塑,其建筑之独特,不仅国内仅此一家,国外也罕见其例,体现出古代劳动者的聪敏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其建筑结构布局与昨天记述过的高昌故城相似,故不再赘述。
在离开吐鲁番之前,我们回到葡萄园买了一公斤无核白葡萄,8元钱。我问老板,葡萄甜不甜,老板说:到了葡萄园,葡萄随便吃,有的人因为葡萄太甜了,结果不买了。哈哈!我们在葡萄园里用坎儿井水把葡萄洗干净,择成粒,装在食品袋里,预备路上吃。当时填到嘴里几粒,嘿!那叫个甜!甜在嘴里,浸入心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老斯基加油站 » 新疆行之六——坎儿井与新疆葡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