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沿市渡口往事

渫水河的中游地区沿市地段离石门县城大约八十公里。七十年代中期,通过维新区五个公社人民的努力,扎紧裤腰带(即少吃饭)打通了沿市至维新的公路。

因为修公路旨在解决车辆运输问题,于是沿市轮渡应运而生,为渡工提供食宿的渡口理所应当的就建在离渡口百米之处的渫水南岸。

冷知识的图片

渡口刚开始营运时,还没有机动牵引船,而是由一条横跨渫水河的钢绳连接着滑轮,用人力象拨河一样驱动渡船沿钢绳运行,来解决人和车的过河问题。在那个年代,这已经是极大的解决了整个维新区的交通运输和渫水河沿市地段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让人们充分享受到人民公社的发展带来的福利。

© 网络

后来,根据需要又就地建造了一条机动牵引船,解决了人力牵引的落后状态。再往后,渡口又有了全新的渡口管理制度,其中一条就是为了安全,严禁人、车混渡。说白了,也就是只渡车辆不渡人。当然,同码头也有一条历代就有的人力木伐渡船。

这个渡口,也是连结我们樟树大组五个大队唯一的必经之道,由于机渡有不渡行人的制度,难免让人们心中产生严重的失落感甚至是反感。记得有一次公社召开生产队长以上人员的大型会议,我们大组生产队长以上二三十人的参会人员全都风涌而上的蹬上了轮渡,渡工人员出面劝阻也没有一点效果,最后形成了我们不下船,轮渡也不摆渡的僵局。

而渡口两岸待渡的车辆也排起了长队,这样引来了汽车司机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其中一个叫盛克纯的客运司机针对渡口工作人员建议说,你们把他们开会的人专门渡一次,再来渡车辆,问题不就解决了,何苦要这样机械的执行制度来坑害我们汽车司机?

因为我们也是为公事而参会,也不怕浪费个人时间,所以毫不让步,这样在僵持一个多小时之后,渡口的人员在无奈的情况下采纳了汽车司机的建议,单独把我们渡到了对岸。

此后,渡口又多次与当地群众发生类似矛盾,当然还是渡口短暂获胜而告终,但是矛盾并没有因此而消除。

终于,有一件事让渡口的管理部门(县交通局)领导清醒了头恼。在一年的夏天,渫水河的上游地区陡降暴雨,河水陡涨,在渡工没有丝毫思想准备和防范的情况下,轮渡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沿南岸漂流而下。当时渡口全员出动抢险,避免轮渡继续下漂。但终因人少力单而没有稳住(渡口全员只有七八人),最后致使该轮渡一直漂流到石门新街口码头才靠了岸。这是因渫水河上下游落差太大而水流湍急而产生的后果。

事后,石门县交通局又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把该轮渡弄回到沿市渡口,其中在我村就组织了几十人参与了该轮渡的复位工程,其中一人还受了重伤。

事后得知,每当渫水河发洪水时,都有南北两岸的村民到河边关注水情和顺带捕鱼、打捞顺流而下的飘流物如木材等。也就是说当时轮渡发生险情时,南岸是有很多目击人群的,据说渡口方也向这些人群发出过求救信号,但就是没有一人参与到施救活动中去。甚至还有个别人幸灾乐祸、拍手称快。个中原因不言自明,与渡口严禁人、车混渡和多次与当地群众产生矛盾有关。

此事发生后不久,发现渡口管理所的墙上出现一条醒目的大字横幅:渡运安全,渡管细严,渡风磊落,渡通人和。同时,发现渡口码头上的渡口管理制度牌上取消了人车混渡的禁令。更为可喜的是,船上用钢材做出了一道人车隔离墙,从而真正实现了渡运安全,渡管细严,渡风磊落,渡通人和的美好愿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老斯基加油站 » 石门沿市渡口往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