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也是一种能力

幸福这个事情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而我最近才发现,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好像没人来教。

这也许是为何“哈佛幸福课” 成为哈佛大学在曼昆的经济学之后,成为最受欢迎的课。

这两天宾大老友来杭州,一起骑车,一起聊天,一起吃饭。她走了之后,她说,给英国朋友看咱们照片,他说,‘你看着特别幸福的样子。’

冷知识的图片

这句话,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而,在做了这么多年学生和老师之后,我在想,幸福这个事,似乎没有人跟我提过。

倒是在宾大的哲学课上,提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那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媒体天天告诉你的“买买买,吃吃吃”,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方式。比如,我从来不因为逛街买东西而体验到幸福。而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感觉到:“对对,我也这么想。”这样的幸福感更有深的体验。

或者和朋友聊天,看着对方的眼睛,聊到感觉对方特别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自己也可以懂得对方。这样的共鸣感,比吃任何美食都来的幸福。

所以,在逐渐的生活中,我发现,阻碍很多人通往幸福的第一步是:“认识什么才能让自己幸福。”

这其实,不容易。

因为,如果你是年轻人,广告告诉你,买一个几万块的包包才会让你幸福。戴上一块奢侈的表,才会让你幸福。这样的广告看似没有直接告诉你,但是,日复一日的,这个概念好像在你脑袋里生了根:“包包=幸福;奢侈表=幸福。”

还有,在一个人选择自己的爱人的时候。不管是小说里还是电影里,都给你一个桥段:“鲜花铺满的求婚现场” “海洋沙滩的浪漫” “为了你去摘星星的感动”。如此等等。当然,还有一见钟情,从此幸福一生的描述。其实,幸福的亲密关系,不来自于那些桥段,而来自于是否真正和自己的爱人,在一起,好好吃个饭,好好聊个天。是否在成长中,支持对方。

要结婚生子,社会还有关于“幸福”的描摹:大房子,车是幸福的必需品。老公在外创业打拼,全职太太又会教育孩子,又可以下厨房,又可以高跟鞋美美外出。当然,大家从这样的画面里,也可以很快得出结论,“有钱是幸福的第一要义。”

在在这些的描述之中,都缺乏了一个最关键的一点:“你的感受呢?”

非常诚实的说,不管是一顿几千块的饭,还是几万块的包,给很多人其实带不了真实的幸福。幸福这个东西,其实来自于是否在真实的尊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从和其他人的互动中来获得。

其实,哈佛大学的另外一个长达七十六年的研究发现,大家常常在关注的金钱,事业,物质跟幸福没有关系。真正重要的是亲密关系。

即使这项长达七十六年的研究,有如此清晰的结论,我们在“追求幸福”的路上,还没有去花时间在真正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的事情,为何呢?

社会建构的“幸福”和个体的幸福感,很有可能是不一致的。因而,不妨要“自私”一点,做自己觉得自己喜欢,舒服的事情。

喜欢工作的你,就可以拼命工作。喜欢和爱人一起走走路,聊聊天,就多花时间。喜欢和孩子在一起,那么就不要非强求自己的工作做的最好。喜欢和朋友一起读书,讨论,就多组织讨论。

在一个过度强调竞争和比拼的社会里,其实,能好好的,心安理得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反而成了最难的事。

这有点不正常。

其实,我们可以跟猫咪学习。有太阳的时候,晒太阳。吃饱了的时候,乐的乱跑。如果饿了,可以喵喵跟主人撒娇。困了呢,打个哈欠,在主人腿上睡过去。

说白了,就是不要过度被“文明化”给捆绑了。幸福的来源,本来可以很简单,文明化,其实带来了过度的复杂的捆绑。这也许是为何很多探寻幸福的哲学和宗教,都会回到至简的思路。

幸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锻炼,来自于我们可以识别社会中,对我们个体不必要的捆绑,以及不断的反思和确认的过程。

“我是这样的,做这些事,会让我幸福。其他人说的,我不管。”

就这么简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老斯基加油站 » 幸福也是一种能力

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