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不如修己——你是孩子这条河流的源头

01

 

早上刷牙时,左手从牙杯架上取下牙杯,右手顺便拿起扣在牙杯下的牙刷,接水,喝一口含在嘴里漱口,同时把牙刷伸到牙膏器里去挤牙膏……这一系列动作是全自动化的,无需任何思考。

然而,就在牙刷伸到牙膏器里的那一瞬间,含着水的我忽然想:为什么刷牙前要先漱口?

当然,首先想到的是:我乳牙初掉刚学刷牙的时候,妈妈示范的就是先喝口水,漱漱口,再刷牙。

但这一定是正确的吗?为什么妈妈要这么教呢?

冷知识的图片

随着刷牙动作的推进,我的这个思考也唤起了很多先前的经验:

以前确实试过不漱口直接刷牙,结果是牙刷在口腔里运行不太流畅,而且起沫慢。

有时候觉得刷牙前必须要漱口,是因为刚刚吃过东西,满嘴食物残渣,不漱口的话残渣就会随着牙膏被涂抹到口腔的每个角落……咦,不能细想。

对了,今天之所以会质疑刷牙前先漱口这个动作,是因为走进卫生间之前,我刚刚喝了半杯水,嘴里明明还残留着“水感”,再漱一次口,就有重复、无必要之感……

我想说什么呢?

我想说,最近,我常常会对习以为常的事情产生质疑:

为什么这件事情的流程是这样的?(如刷牙,如炒菜先放葱姜蒜)
为什么大家都这样工作?(如有些语文老师要求学生概括段落大意)
为什么绝大多数学校都有着相似的面孔?我当然不是指校园建筑。
为什么读了很多育儿书籍的家长还是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02

 

终于说到正题了,以上皆为引子。

就像刷牙时思考为什么要先漱口一样,在很多事情以及家庭教育上,我都开始究根问底,思考事情的底层逻辑。试图抓住最关键的动作,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昨天因为工作需要,翻看了不少家教类的文章。翻着翻着,想起干老师的一句话:整天谈孩子的人生多么狭隘。

那么多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类的文章,说得对不对?都对。但能起到多少作用?或者家长付出多少才能起到作用?起了作用又能持续多久?哪怕持续得挺久,但教育的结果是不是真正对一个人的发展有利?这一切,都是未知。

相比未知的结果,这种投入实在巨大。

那么,有没有不那么费力,但又有高概率成功的家庭教育?

有!

那就是,把自己活好了。

03

 

我没有说“把父母活好了”,而是说“把自己活好了”。因为“父母”是两个人,“自己”是一个人。对,就是你,此刻正读着这些文字的你,无论你是父亲,还是母亲。

要求父母都活好,太难了,我们只能保证自己活好,虽然这也是件很难的事。

但活好自己总比要求对方也活好容易多了。

而且,通常情况下,自己活好了,对方也能活好——不要低估自己对伴侣的影响力。

活好自己,对已是成年人的伴侣都有很大的影响,更何况对仍具有强大可塑性的孩子呢?

有一个孩子,
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这些诗句是真好!

孩子看见的最初的东西是什么呢?

父亲的样子,母亲的样子,他每天生存的家庭的样子。

家庭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息性的存在。他最先受到照顾他最多的那个人的影响,同时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方式、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家庭成员与亲朋好友间的互动方式等等这一切的影响。

这种影响潜移默化,但力量巨大的。

好的家庭就像小龙女的冰床,孩子每天睡在上面,你没教给他多少武功秘籍,但他的内力却在不断增长。

你希望他善良,你善良就好了。
你希望他豁达,你豁达就好了。
你希望他爱运动,你经常运动就好了。
你希望他爱阅读,你常常捧起书就好了。
你希望他未来家庭美满,你和另一半相亲相爱就好了。
……

总结一下句式:你希望他怎样,你怎样就好了。

虽然可能会出些小意外,但大概率上,不会错。

04

 

我养了俩娃。

经常,我也会回顾俩娃的成长历程来总结现在的得失。

养妞的时候,占尽优势。

有初为人母的全部热情!(话说,热情是多么多么重要啊!)
有并不繁忙的工作。(嗯,那会儿在体制内,除非你自己愿意努力,没人逼你成长。因此得到足够的空闲带她逛公园、逛书店、逛商场,给足了多样化的陪伴。)
没有智能手机。(所以工作之余大多就是看书。虽然以现在“海量阅读”的标准,妞的阅读量可能也远远不够,但那时没觉得焦虑,全套《哈利·波特》她读了几遍,我也没有放到阅读阶梯里去对照她符不符合阅读规律。)
有健康、自然的成长环境。(每天和家人在一起,有很好的、可以常在一起玩的童年伙伴。)
……

这一切,都为她现在的阳光、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天儿呢?

热情没有了。(那句话咋说来着:老大照书养,老二当zhu养。)
时间没有了。(在他最需要高质量陪伴的童年早期,我大量的时间都投在熟悉和开辟新的工作局面上。)
平板儿、智能手机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尽管绝大多数时间,我使用手机像原来使用电脑一样,都是在工作或汲取有益信息,但在孩子眼里,我使用手机的时间要远远大于捧起书本的时间。)
生活很多时候是缺少大家庭的氛围和可以畅玩的玩伴的。(前者当然有利有弊,但后者绝对只有弊。他很爱和小朋友玩儿,无论大小男女,1分钟就能热络地聊起来,但跟着我频繁地换居住地,加上只在周末回小城,拥有持久的、能够天天见面的朋友就变成了难事。)

焦虑吗?

不焦虑。

因为自己没有活得太差。尽管一些细节上需要微调,但相信整体上对他的影响还是良好的。

有时候觉得他不够好,是因为有太多标准在对照。比如阅读,在这个课程系统下,总看到一部分孩子的阅读量有多大多大,但是再往深处想想,他跟姐姐三年级的时候相比,读过的书应该比姐姐还多。

为什么当初不觉得姐姐读得少,现在就觉得他读得少了呢?参照系变了。

05

 

适当读些育儿文章是可以的,但不要在这方面过于用力,尤其把全部的精力和希望放在孩子身上,以致丢失了自己。

每每我听到一些家长张口闭口都是孩子孩子孩子,这样也怕错,那样也怕错,我就觉得他错的机率很高,失望的机率也很高。

别把养孩子这件自然的事,搞得太不自然。

网上流行一段话: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但最讨厌的据说是第三种,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的。

孤注一掷,往往得不偿失。

而且孩子的习惯其实并不难养成。以几乎足不出户的近日为例:

我的生命状态是积极、轻松的时候,小天儿也会积极、轻松起来。

最近我晚上读书多一些,他也就不用被赶着读书,而是自然地每天晚上睡觉前像我一样拿着书看会儿。

我自己有胃口了,十来天把他也养胖了两三斤。

我晚上下去走三公里,他就跟着我走走,找小朋友聊聊,不用被撵出去玩儿。

……

所以,活好自己,是最省力的育儿。

要改变,就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不晚。

06

 

做事要遵循底层逻辑,追根溯源,养孩子亦是如此。育儿不如修己,授鱼不如授渔,“我”才是“孩子”这条河流的源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老斯基加油站 » 育儿不如修己——你是孩子这条河流的源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