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是永在的

我从二年级开始读《草房子》,一读便读到现在。它仿佛一首百读不厌、历久弥新的隽永小诗,又仿佛一首清丽的歌吟,一打开它便有一股古典、浪漫、温馨的情调与氛围瞬间弥漫开去。

冷知识的图片

草房子的故事并不曾有多么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甚至那背景都显得离我们过于遥远。然而那少男少女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并时的悲怡与优雅,秃头男孩对尊严的执着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绽放的人格光彩,主人公在生死体验中对生命的深切领悟……却叫人深深烙在了心间。

 

“很贵重的”“经久不朽的”草房子似乎已不再是一道纯粹的风景线,似乎已不止于是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似乎已化作了一种纯美的意象,从中透露着古朴的情调和那张扬得纯粹、张扬得可爱的生命力。而那“旺盛地长 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

 

“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的草房子上的茅草”,似乎也在预示着油麻地上那一个个鲜活的坚忍的生命:文弱中透着内在坚忍与执着的纸月;小小年纪便挑起家人担子的瘦弱细马;因家道中落而失学,继而在因苦中奋争的杜小康;执着守望的秦大奶奶;忧郁感伤的温幼菊……

 

作者正是以这样的一颗敏感的心,把握着生命中的爱与衰,品味着人世的欢愉与悲凉。这略带悲悯的美也让人对作品中的人物有种俯视和亲近的感觉。

 

我很喜欢那个“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人意料的古怪的行为”的小主人公桑桑,在他身上仿佛总能看见一股暖流的小溪律动般地跳过,他单纯、善良,又有着那个年纪的男孩子的淘气,叫人情不自禁地随着他的故事心潮起伏。

 

我相信《 草房子》是永恒的,因为它代表着“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永远能感动孩子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老斯基加油站 » 这一切是永在的

赞 (0)